一部分人將責任歸咎于年內尿素出口受阻。據了解,今年尿素外貿表現疲軟確為事實,而年均350萬噸左右的出口量或許會給市場帶來壓力。但硬要以此為由似乎有些牽強,畢竟這部分銷量只占全國總產量的6%。換而言之,即便出口完全被堵,國內也應該有能力進行消化。可是,今年的下游市場卻異常低迷,需求長時間看空。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不了港口滯銷問題,而且還有點自身難保的意味。
還有一部分人盯準了煤價,把尿素降價同成本緊密相連。客觀來講,在生產一噸尿素的成本構成中,燃煤成本要占到70%左右。這也就難怪在煤價大幅下滑以后,下游便一致看跌尿素了。這種思路本沒有錯,只不過很多朋友在判斷成本降低給尿素價格帶來的跌價空間時,多少有些武斷。主觀認為:煤降一百尿素也要降一百,于是才有了尿素1800元/噸底線價格的預測。
筆者認為:以上兩方面因素不能謂之有誤,但若是在正常的市場運行中,確實不足以影響價格走勢。當前,國內尿素價格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應該說來自較為嚴重的供求過剩。而出口受阻以及煤價下滑只能說成“屋漏偏逢連夜雨”罷了。簡而言之,只有在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廠家才會越發被動,逐漸失去價格話語權。于是,那些本來可以被市場忽略的不利因素也會因為供求這一根源問題而被市場放大,可謂是雪上加霜。
掃一掃
掃一掃